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18:5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徐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孟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本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 宋海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冯加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徐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孟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本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

宋海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冯加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彭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李大晓(河南省人民医院介人科)

远隔缺血适应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的适应,进而提高其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易于普及等优点。近年来,远隔缺血造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共识是结合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特点,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围绕远隔缺血造应的概念和分型、作用机制、临床实施方法、适用人群、禁忌证及治疗前评估、未来研究和应用建议等临床常见问题制定,旨在引起广大神经科医生重视,以期为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规范化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郝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王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刘桂友(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

曾进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杨清武(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方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经内科)

董海龙(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王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高艳琴(复旦大学医学种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唐北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王茂德(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何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胡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由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主导。

吕国蔚(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范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吉训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王伊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李晓波(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楼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周华东(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

李思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总诊科)

具体内容如下:

马青峰(百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缘中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

杨旗(百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

罗玉敏(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室)

赵文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任长虹(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刘新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7月6日第101卷第25期的标准与规范。

于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王丽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董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文章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syyxzzzz.cn/zonghexinwen/2022/0524/419.html

上一篇:你好,护士长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梅艳:
下一篇:36岁医师车祸逝世,捐献器官挽救患者,父母:让